牵挂(散文)

来源:澳门威斯尼斯人发布时间:2007-09-03 03:16:40访问量:0

这是一个老人的牵挂。

老人叫韩传寿,牵挂的是43年前被他救过的两个孩子。

如果这篇文章见报,如果韩传寿老人救过的两个孩子或者孩子的亲友恰巧又看到了这篇文章,韩传寿老人找到那两个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

韩传寿老人曾“是南京大学的”,今年72岁;那两个孩子曾经住在南京的洪武路,按当时的年龄推算,他们今年一个44岁,一个45岁。

那是1963年国庆前夕,南京城盛传28日晚在新街口广场举办“国庆灯会”,韩传寿去了,很多人都去了。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大家心情很好。广场灯光黑暗, 上万人聚集在这里,交通完全瘫痪。由于“灯会”迟迟不开始,有人传言地点改在鼓楼,于是人潮便向鼓楼拥去;又传,地点还在新街口,于是人潮又拥向新街口。 正是这时,韩传寿听到人群中两个孩子无助恐惧的哭声,他立即冲了过去,冒着随时被人群踩踏的危险,弯腰一手抱起一个孩子,奋力挤出人群。挤出人群后,韩传 寿才知道还有一个稍大一点的孩子拉着他的衣服一起挤出人群,原来他们也是来看灯会的。韩传寿问清孩子的住址后,把他们送到家里,然而家里没有一个人,一直 到晚上10点多,一位沮丧的老年妇女跌跌撞撞地回来了,看到在人群中寻找不着的孩子,居然出现在家门口,而且安然无恙,她不禁喜极而泣。她问韩传寿名字, 韩传寿说:“我是南京大学的。”转身就走了。

很快,一封感谢信寄到南京大学党委,写信的人名字叫陈莉。她在信中说:“国庆前夕,九月二十八日晚上,我的8岁的弟弟带着三岁的外甥女和两岁的外甥到新街 口去玩,当时行人拥挤,三个不懂事的孩子被冲得东到西歪……有一位胸前别着南京大学校徽的同志,立即一手抱着一个小的,挤出人群……”

这一年,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韩传寿说,是雷锋的精神激励了我。

陈莉的感谢信发表在1963年10月26日《南京大学报》“学习雷锋”专刊上。韩传寿看到这份感谢信,他没有说这个人就是我,而是悄悄收藏了一份校报。

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韩传寿老人很喜欢给校报写稿,他有许学多关于南大历史的记忆,我鼓励他有时间写出来,在校报上发表。无意中谈到救孩子这件事,谈到校 报,我听了很感动,说,你把它写出来吧。韩传授老人答应了。想到当年的情景,他说,见到“感谢信后,我感到很幸福,但一直保持沉默。一直到结婚时,我没有 钱设婚宴,没有钱送新婚戒指给我的妻子,我便把南大报‘学雷锋专刊’作为‘结婚信物’送给了我的新婚妻子。”他说:“这段‘做好事不留名’的经历,成了我 们夫妇几十年勤奋工作、克己奉公的思想动力。”

我问:“你不想找到当年被救的孩子吗?”老人停顿了一下,说:“还真想。”说着,就笑了起来。

《扬子晚报》2007年5月20日

返回原图
/